苏格兰威士忌怎么都喜欢叫格兰XX

Estimated read time 0 views

囊括一切酒类知识,走进微醺酒类世界!关注微信公众号:酒百科(baikejiu)每次在酒吧点酒都是一大挑战,尤其是威士忌,看着一大堆都叫「Glenxxxxxx」的威士忌,真的感觉无从下手,天旋地转……为啥你们这些蒸馏厂都要起这么相似的名字?究竟对 Glen 有什么执念?

了解了苏格兰威士忌的起源之后,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大家注意了,搬好小板凳!今天我们不说干货,来讲讲故事,扒一扒为啥这些酒厂都「姓」格兰?这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Glen 是什么意思?
还是先公布答案,说一下 Glen 是什么意思吧。苏格兰的威士忌蒸馏厂很多都是以酒厂所在地理位置的盖尔语来命名的。盖尔语在历史上曾是大半苏格兰地区的官方语言。
在盖尔语中,Glen 就是山谷的意思。
很多蒸馏厂都建在山谷之内。比如:格兰盖瑞(Glen Garioch)= 山谷中广阔肥沃的土地格兰杰(Glenmorangie)= Morangie 森林里的幽静的溪谷格兰哥尼(Glengoyne)= 野鹅聚集的峡谷格兰莫雷(Glen Moray)= 湖边村庄的山谷格兰花格(Glenfarclas)= 绿色草原之谷格兰菲迪(Glenfiddich)= 麋鹿之谷等等等等。所以,问题来了——
为什么这么多酒厂都建在山谷之内?
这就要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啊不,是苏格兰威士忌的发展起源说起了。
起初是一场政府对新事物的打击
十六七世纪开始,欧洲那边的蒸馏技术有了广泛的进步,喝威士忌(那时还只叫做生命之水)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好多人犯了罪也以「因为我喝生命之水喝多了」为借口。

终于,威士忌的流行引起了官方的注意。1644 年苏格兰、英格兰和爱尔兰爆发「三国之战」,因为要筹措战争资金,苏格兰政府正式对烈酒课以重税,这是西欧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烈酒税。
苏格兰高地居民以农牧业为主,一直以来他们将生产过剩的农作物蒸馏为烈酒,一方面解决谷物不易储存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谷物因体积庞大,难以运送至外地贩卖的问题。威士忌不仅经济价值高(价值大约是原料麦芽的 4 倍),且体积远远小于谷物并易于运送。加上蒸馏的副产品糟粕又可以用来喂养牛羊,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农民们当然不愿意放弃这财富密码。
这个税是否随着战争而停收了不得而知,不过英格兰统一了苏格兰,制定《合并法案》(Act of Union)正式成为「大不列颠王国」之后,1925 年开始英国修订税法将「麦芽税」扩展到了苏格兰。虽然税额是英格兰的一半,但因为麦芽是酿造啤酒和威士忌的重要原料,苏格兰人当然并不领情,甚至爆发了「麦芽」,越来越多的蒸馏者转入地下,与朝廷指派的税务官展开了长达 100 多年的斗智斗勇。
不能忍,只能转移地下战!
这税不是说卖出去威士忌了要缴税,而是说你用麦芽酿了威士忌就得缴。这哪受得了?
所以许多蒸馏者都逐渐转入地下,以继续秘密酿酒。并且他们发展出各种各样躲避检查的方法,比如躲到城镇边缘、山洞里、湖中小岛上等等,让缉查人员疲于奔命。

于是起名字时就常常根据所在的地理位置来,有搬到山上的、高原的、河边的,这些代表地理特征的词缀就经常出现在蒸馏厂名字中,比如:
Ben = 山峰,比如本尼维斯(Ben Nevis)= 直入云端的山峰;Ard = 高度,比如阿德莫尔(Ardmore)= 大高原;More = 大,托摩尔(Tormore)= 高大的山;Dhu = 黑色,卡杜(Cardhu)= 黑色的岩石;Aber = 河流汇合处,亚伯乐(Aberlour)=小溪源头。
最多的是搬到了山谷、河谷附近,所以起名字时,就以「Glen」作为前缀。
苏格兰的斯佩塞(Speyside)地区高山、河谷众多,便于隐藏,可以躲避缉查,所以汇聚了苏格兰一半以上的蒸馏厂,名字里带格兰的,也是在斯佩塞的最多。
私酿与政府的百年斗智斗勇
早期正经商业运作的蒸馏厂其实非常罕见,受限于运输条件——比如艾雷岛(Islay),运出去必须靠船——威士忌的贩卖都只能集中在小区域范围内。
这种情形下,所谓的「蒸馏厂」只不过是规模很小的私酿,只是有个设置在农场里的小型蒸馏器。蒸馏设备也十分简陋,主要就是一个铁的壶式蒸馏器,顶部用木盖子盖住,中间挖个洞,伸出铜管,再泡进水里转几圈(就是后来我们所说的虫桶)。冷凝下来的新酒就直接存进木桶里了。
大概就是这种赶脚,不过那时是铁的,铜制蒸馏器是后来才出现的
这种简陋装置的好处就是便于移(pao)动(lu),私酿者在一个地方都不会呆超过三四天的,闻风就跑。
论威士忌如何导致了一个「国家的诞生」
18 到 19 世纪这 100 多年中,英国的威士忌相关政策那叫一个乱,那叫一个惨无人道。政府征税严重,等于剥夺农民生计,导致许多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铤而走险,漂洋过海到未知的北美新去争取自由。很多人重拾蒸馏的旧业,甚至还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扮演了对抗英军的重要角色……
胡来的政策,胡来的生产,胡来的质量
移民者去追求自由了,那留在苏格兰的呢?
当时的税法不仅税额高昂,并且还有一堆乱七八糟的规定,比如划分了一条「高地线」,把苏格兰分成了高地和低地。高地税收较低,但是规定产出的威士忌不能用于贩卖。
而低地税收较高,而且税额是根据蒸馏器的大小而非蒸馏出的酒量,这就导致了蒸馏者们纷纷选用小蒸馏器,并且马不停蹄地拼命蒸馏,据说有可以 12 个小时蒸馏 47 个批次的!当然,这种鬼畜式蒸馏出来的酒根本没法喝,质量差得不行。

于是消费者更钟情于走私的高地威士忌了。而且 19 世纪初有几年谷物歉收,政府干脆禁止了蒸馏,这让消费者只能依赖走私了,彻底打击了合法的蒸馏业者。
终于合法了……
19 世纪初时合法的蒸馏厂不过几十座,而私酿有多达 14,000 座!据传高地甚至家家户户都有蒸馏器。
终于,英国政府开始觉得这么双方互拼下去也不是个事儿,本着互谋利益的目的,1823 年政府发布了《货物税法》,不仅酒税大幅降低,而且将生产时收税改为把酒卖出去时才收。
私酿者这时大概也厌倦了 1 个多世纪的猫鼠游戏,此法一出,合法执照在一年内便增加了一倍,私酿者也从 1823 年的 14,000 家降低到了 1834 年的 692 家。
一个格兰和山寨出来的许多格兰

首家拥有合法执照、获得英国王室赏识的蒸馏厂是格兰利威(Glenlivet)。格兰利威蒸馏厂的所有者乔治·史密斯(George Smith)当时率先投诚,他原先也是一个私酿者,在决定相信政府之后,他甚至受到了邻居们要烧掉他的蒸馏厂的威胁,为此他还随身带着 2 把来防身。
接下来,后世的大家耳熟能详的高地蒸馏厂纷纷出世,比如麦卡伦(Macallan)、慕赫(Mortlach)等等。
当时格兰利威是最有名的蒸馏厂,于是乎许多其他蒸馏厂都盗用了它的名字,以致于格兰利威特意在名气前加上 The,变成 The Glenlivet 来强调自己的身份。
不过这也没有阻挡其他蒸馏厂来蹭热度,为了加大自己的知名度,都在自己的蒸馏厂前面加上 Glen,这就是叫「格兰 XX」的威士忌蒸馏厂多如天上繁星一般数不胜数的原因了。